建安元年(公元196年),曹操迎汉献帝刘协迁都许县,开始了“挟天子以令诸侯”,逐步掌控东汉朝政。从表面上看来,掌握皇帝就掌握了政权万宝优配,但其实具体操作起来也很有讲究,不能像董卓那样蛮干。曹操是如何做的呢?
从司空府到丞相府曹操自为司空,行车骑将军事,百官总己以听。——《后汉书·献帝纪》
196年9月汉献帝到许县,封曹操为大将军,封武平侯。然后就闹了个小插曲,按照曹操的安排,自己以大将军录尚书事,一如东汉外戚掌权,然后封袁绍为太尉。
结果袁绍大怒,耻于官职在曹操之下,坚决推辞。曹操于是退而求其次,任司空,把大将军之职让给了袁绍。
其实袁绍多少有点意气之争,不论任大将军还是司空,汉献帝在曹操手里呢,所以谁掌控着皇帝,谁就有发号施令的权力。《三国志》记载是汉献帝任命曹操为司空,《后汉书》则没有藏着掖着,直接说“曹操自为司空,百官总己以听”。之后,曹操一直通过司空府控制朝政。
汉罢三公官,置丞相、御史大夫。夏六月,以公为丞相。——《三国志·武帝纪》
208年,在北征乌桓之后,彻底扫平袁绍势力,曹操进一步加强权力控制。废黜三公制度,设置丞相、御史大夫,曹操自任丞相。直到213年曹操任魏公,这期间曹操一直以丞相身份控制朝政。
秦代并无三公之制,仅在习惯上称最高官吏为三公,即丞相、太尉、御史大夫三人。汉承秦制,但太尉不常设,到西汉中叶后再没有设太尉,而更之以大司马大将军,后来,又取消大司马的将军衔。
西汉末成帝时,听取御史大夫何武的建议,改御史大夫为大司空,沿用大司马,加上丞相,共称三公万宝优配,三公之制由此而正式产生。
到了哀帝时,有人言三公“职事难分明,无益于治乱”,从而又改回丞相制。四年之后,再复用三公制,并确定三公各自下辖三卿。到了东汉时期,三公成为定制,再无多大变动。大体来说,秦和西汉基本实行丞相制,东汉则实行三公制。
三公制和丞相制的区别,其实质是集体责任制与一人责任制的区别。改丞相制为三公制,主要目的在于分割丞相之权。到东汉时,事归尚书台,皇帝直接安排尚书台执行,三公成为论道之官,已经没有多少具体权力。
东汉的三公,更像一个荣誉的虚职,一般由德高望重的老臣担任,实际掌权的是大将军录尚书事。
但三公有一项权力,那就是开府。即东汉时期的大将军、三公都可以开设幕府。如大将军府,按照东汉的制度规定,配置有大量的属官和幕僚:掾蜀二十九人,令史及御属三十一人\" 太尉府:掾蜀二十四人,令史及御属二十三人\" 。
西汉丞相权力极大,下属有六尚十三曹,曹操的司空府、丞相府所设曹属,大体逃不出这个范围,我们简单梳理一下,并且把曾经担任司空、丞相府掾属的三国名人附于其后:
1、西曹,主府史署用。西曹主要负责选拔任用各曹属的掾属,是极为重要的岗位。陈群曾任司空西曹掾,他后来又“为侍中,领丞相东西曹掾”,曹魏建立后为尚书令。做过丞相西曹属的有蒋济、邵悌。属小于掾而大于令史。做过司空西曹令史、迁为属的有梁习,做丞相西曹议令史的有卢毓。
2、东曹,主二千石长吏迁除,并包军吏在内。西曹和东曹都负责官吏选拔任用,相当于现在的组织部门,但东曹明显权力更大,所涉及范围更广。毛玠、崔琰都曾担任东曹掾,据史书记载“其所举用,皆清正之士”。魏国建立以后,崔琰为尚书,毛玠为尚书仆射,二人共典选举。
3、十三黄阁,主簿录众事。这是宰相府秘书处的总务主任,主簿其实是非常重要的职位。司马懿、杨修都曾任曹操丞相府主簿,司马懿后来挖了曹魏的墙角,杨修被曹操杀了。
4、丞相长史,官位高于主簿,原来做过丞相军祭酒及侍中要职的杜袭后领丞相长史。王必后来任丞相长史,曹操拿下冀州后,大多数时间都在邺城。所以留守许都监视皇帝的,就是丞相长史,218年耿纪叛乱,王必在许都迅速平叛。
5、理曹,负责法律方面。曹操曾下令“其选明达法理者,使持典刑。”高柔曾为理曹掾、法曹掾,是曹魏的法律专家,后任廷尉。高柔是曹魏五朝元老,司马懿发动高平陵政变时,高柔站在了司马家一边。
仓曹,管仓谷、粮草。刘晔、刘廙、高柔、裴潜、傅干、杨修等都曾担任过仓曹掾属。此外还有户曹,掌民户、祠祀、农桑;有兵曹,掌兵事;文学掾,掌教授太子诸王文史经书;贼曹,掌盗贼。
除了行政人员,曹操下属还有大量军事参谋人员:担任军师的有苟攸、钟繇、华歆、凉茂、毛玠、成公英等;担任军师祭酒的有郭嘉、董昭、王朗、王粲、杜袭、刘放、孙资等;担任军谋掾的有徐逸、田豫、牵招、高堂隆、贾洪、薛夏、隗禧、韩宣、令狐劭等。
任参司空及丞相军事的有荀彧、何夔、贾诩、华歆、王朗、裴潜、刘放、孙资、邢颙、陈群、张范、张承、仲长统、陈群、卫臻等;为司马的有荀或、典韦、典满、司马懿等。乱世之中,征战是重头戏,所以往往很多人既有军事只能又有行政只能,这些都是日后曹魏的功勋、元老。
其实,刘备死后,诸葛亮的丞相府,也和曹操丞相府设置差不多。在丞相府任职的,才是真正掌握实权的,比如诸葛亮的继任者蒋琬,就是诸葛亮北伐时的丞相长史,姜维曾任仓曹掾,马谡为丞相参军,魏延任丞相司马等等。
总而言之,曹操的司空府、丞相府,才是掌握东汉核心权力的部门,所以真正得到曹操信任的人或者需要锻炼的青年才俊,都是担任曹操的掾属,日后成为郡守、刺史。等到曹魏建立,这些人就成为朝廷重臣!日本后来的幕府政治,其实就是学习的这一套霸府政治。
参考资料:《三国志》裴松之注、卢弼《三国志集解》
优配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